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7日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,养老金确有缺口,并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、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等方式弥补,并逐步形成政府、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。
我国养老金缺口问题备受社会关注。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,已经成为一段时期社会各界议论、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。不可否认,我国养老金账户,主要是个人账户确有缺口。《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》显示,2011年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大关后,再次突破2万亿。在32个统筹单位中(31个省份加上新疆兵团),2010年有15个收不抵支,缺口达679亿元;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虽减到14个,但收支缺口却高于2010年,2011年达766.5亿元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急剧增加,领取养老金人口越来越多,而缴纳养老金人口逐渐减少,这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。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是个大问题,是个迫切问题,直接关系到广大百姓老有所养之大计。戴相龙先生建议,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,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。不可否认,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增加带来的养老金压力,推迟退休年龄是选择之一。但由于庞大的就业队伍带来的就业压力,推迟退休政策只能是远期目标选择,而不是当期甚至10年以内的最佳选择。有比延迟退休年龄更好的补充养老金缺口的办法。
多策并举、多渠道筹集资金是解决社保资金缺口的有效措施。财政资金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是问题的关键。虽然我们的企业和就业者支付着全世界排名第13的社保缴费率,却由于财政支出“不给力”,导致总体社会保障水平停滞不前。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12%,远低于发达国家30%至50%的比例。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%用于社会保障资金,那么,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资金2万亿元以上。可以说解决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大头。
笔者完全同意戴相龙先生的“加大国有资产划拨力度,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”的建议。应该加大国有资产充实社保资金的力度。通过完善国有股减转持相关政策、做好国有上市公司追溯部分的国有股份划转工作,进一步加大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,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。庞大的国有资产是解决社保资金不足的强大经济后盾。国企包括金融企业上缴红利充实到社保资金里是一个有效渠道。笔者初步计算,国企包括金融企业每年净利润在4万亿元以上,按照20%上缴红利,就可以每年至少充实社保资金1万亿元左右。
通过社会力量充实社保资金。开辟发行彩票公开募集社保资金,鼓励企业公司和个人捐款筹集社保资金,以及通过举办一系列公益性活动筹集社保资金等。社会力量和社会活动充实社保资金的潜力非常之大。
发挥专业机构投资增值作用充实社保资金。主力军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。截至2012年底,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约9000亿元,投资收益645.36亿元,投资收益率7%,其中已实现收益率4.38%,创近三年来最好水平,跑赢CPI。这部分增值是解决社保资金不足的生力军。发达国家社保资金很大一块是通过保值增值充实和解决的。
加大商业型养老基金规模。目前商业性纯养老保险只有1万亿,寿险公司未来大力发展以养老为主的寿险业务空间和潜力都很大。特别是对于富裕阶层,通过商业性保险养老,一方面保障水平高,另一方面还能间接给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,腾出更多公共财政提供的养老金用于低收入阶层的养老保险上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越来越高,不可否认养老金缺口确实越来越大。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这种缺口不是企业和个人缴纳养老金比率低造成的,也不是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华山一条路才可以解决的。2011年,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总量的2.4%,而美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在16.8%左右,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了35%和38%。而这些国家的“社保缴费率”都比中国要低,养老金替代率比中国高许多。问题出在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和补充不够。
总之,解铃还须系铃人,多渠道筹集特别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充力度是解决养老金缺口的出路。
余丰慧(河南 职员)